國有企業深化市場化經營機制的目的是利用市場化的手段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主要是通過提升企業的市場敏感度和反應速度,以更加靈活的決策機制和運營模式快速适應市場變化,把握市場機遇。市場化的核心驅動力在于企業内部效率的提升,即在規範化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通過激勵與約束相結合,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生産和經營效率和效益。
一、 新型經營責任制構建
構建新型的經營主體、目标、關系、考核以及權責利關系,改變國有企業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經營模式,激發自下而上的極大活力,推動國有企業經營從“讓我幹”變成“我要幹”。爲國有企業機關、行政、研發、黨務等,以契約爲基礎,形成一個多層級、各種身份的經營管理者們的委托與責任鏈(網)。
二、 國企領導人梯隊培養機制
從國企領導人的人才選拔、能力評估、培養方案設計、培訓課程開發到實踐指導等全方位服務。通過深入分析國企的戰略目标和人才需求,制定符合企業特點的領導人才培養計劃;開展領導力評估和發展需求調研,識别潛在領導人才的核心能力和發展潛力;設計和實施領導力培訓項目,提供職業發展規劃和綜合能力提升指導;建立和優化領導人選拔任用機制,以及開展持續的跟蹤評估和反饋。
三、 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
爲國有企業提供職業經理人全套管理方案。爲企業提供職業經理人勝任力分析,選聘方式和程序設計,責權設計,薪酬、激勵及考核設計,職業經理人培養、監督、及退出機制搭建等解決方案。
四、 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
爲國有企業提供經理層成員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方案。依據相關政策要求,爲國有企業及其下屬單位提供企業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工作部署方案、崗位說明書、權責清單、崗位聘任協議、經營業績責任書、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經營業績考核辦法、薪酬兌現管理制度等方案。
五、 幹部管理體系建設
幫助國有企業搭建幹部管理體系。以企業發展戰略爲導向,建立各層級、各類型幹部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包括幹部領導力模型構建、幹部盤點、幹部規劃、幹部選拔、幹部任用、幹部退休、幹部激勵、幹部評級、幹部培養等。
六、 崗位體系和分配機制改革深化
崗位體系優化:爲國有企業設計合理的崗位分類和層級體系,确保崗位設置與企業戰略目标和業務需求相匹配,包括崗位工作分析,崗位分工和權責設計,崗位人員編制核定,崗位價值評估,優化崗位說明書,制定崗位晉升路徑和職業發展規劃,建立崗位動态管理機制等。
薪酬體系優化:爲國有企業提供薪酬體系優化全套解決方案,建立具有市場競争力的薪酬體系。進行薪酬體系的全面診斷,評估現有薪酬結構的合理性和市場競争力;設計符合國企特點和戰略目标的薪酬策略,優化薪酬結構,開展市場薪酬調研,确保薪酬水平與行業标準和地區水平相匹配;提供薪酬管理培訓和技術支持,并持續跟蹤和評估薪酬體系的執行效果 。
績效體系優化:爲國有企業提供績效體系優化全套解決方案。以企業戰略爲基礎,對現有績效管理體系進行全面審查和評估,制定量化的績效指标和評價标準,設計和實施績效管理流程,有效落實績效目标設定、跟蹤監控、評估反饋和激勵措施等關鍵環節,實現壓力傳導,實現績效考核結果與員工自身業績、企業經營業績挂鈎,激發員工内生工作動力。
七、 工資總額預算周期制管理
建立和完善與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産率挂鈎的工資總額決定機制,進行工資總額預算的編制和執行監控,确保工資分配與企業的财務狀況和市場競争力相适應。建立有效的工資聯動機制和合理的工資增長機制,與企業的經營業績和員工的勞動貢獻相匹配;提供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的培訓和指導,定期對工資總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和審計,提出改進建議。
八、 中長期激勵機制
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方案設計:根據國家及地區相關政策,幫助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試點申請。通過股份來源、資金來源、持股條件、持股對象、持股時機、持股比例、持股層級、持股類别 、定價方式、持股平台、出資方式、股權管理及退出方式等持股要素的設計,實現企業與員工利益、風險綁定,強化内部激勵,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國有科技性企業股權激勵及分紅方案設計: 緊密結合國家及地區的相關政策,通過對科技企業的條件進行深入分析和判斷,明确激勵對象、選擇适宜的激勵模式、設定明确的業績目标、确定合理的激勵數量、明确激勵資金來源、設定公平的價格機制以及規劃恰當的激勵時間。通過這一系列精細化、系統化的操作,構建一套既符合政策導向又符合企業實際的激勵分配體系,以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
國有企業項目跟投方案設計:緊密結合國家及地區的相關政策,根據國有企業跟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選擇最佳跟投路徑,對跟投業務範圍、跟投目标企業條件、股權分配、跟投方式、跟投對象條件、方案審批、日常管理、出資方式、退出機制等要素進行設計,形成科學合理可落地的跟投方案。
九、 人才強企體系建設
構建全面系統的國有企業人才體系,應對市場化競争的人才挑戰。在深入分析企業的戰略目标和業務發展需求的基礎上,設計符合企業實際的人才戰略和人才發展規劃;開展人才盤點和能力評估,識别關鍵人才和潛在領導力;制定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包括招聘策略、培訓體系、職業發展路徑和繼任規劃;建立和優化激勵機制,确保人才的績效與企業目标一緻并得到合理回報;提供人才梯隊建設方案,通過内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式,構建穩定而富有活力的人才隊伍;實施人才管理和發展的信息化建設,提高人才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等。